主流中高端动圈平板耳机与谷津Qi的搭配试听
发布时间:2019-01-15
纵观音响行业圈,虽不算大,但也总是异彩纷呈,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数位hifi,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
2018年末,谷津Qi上市,定位Q系列的“亲民”型号,功能属性为解码耳放前级一体机。下面结合一些耳机的搭配以及一些音乐专辑的实际聆听,作一篇试听体验分享。


一个新产品的上市,从功能上、性能上、技术上,它应该是合乎我们当前的应用需求,从产品外形设上,它应该是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

外观设计与功能:
外观上,Qi采用阳极黑色喷砂铝挤成型机壳,四周为铝挤压波褶工艺,美观的同时更加有利于机器所产生热量的散发。因为Qi采用了甲类电路设计,所以机壳也被赋予了大面积及相当厚度的纯铝散热片。
Qi整体的外形及尺寸跟苹果mac mini很接近,比之略厚约24mm,宽约多出28mm,长约多出8mm;更有甚者的是在Qi身上找不到任何一个直角,每一个细节都是圆的,但外形给人第一眼的感觉它就是一个方形的物体,机器整体设计体现出谷津音响设计师的设计功力与富有内涵深度的设计理念。

机器正面除了常用的一个标准4芯XLR平衡及一个6.3耳机接口外,没有其它任何按键或者接口,显得简洁大方。
这两个接口还有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两个接口所在位置采用CNC工艺处理为内凹式,从正面看上去像是一个传动带的形状,很好的化解了常规耳机接口设计的那种突兀或者呆板。

整部机器的外观上有两个突出的地方,音量旋钮和阻尼调节旋钮,两者皆采用了红色阳极电镀处理的实心铝制部件。
有别以往传统的设计,Qi音量旋钮采用平行于地面旋转调节的设计,这个设计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快速方便且精准的进行音量调节,从人体工学上来说,不管机器放置于左手边或者右手边,我们的左右手都可以很快速方便地进行操作。并且这个音量还赋予了另外的功能,往下按压为信号输入选择,对应有USB、同轴、RCA、蓝牙,相应位置的指示灯也会亮起;长按1秒为开机或待机;待机状态下长按3秒为蓝牙扫描配对。约8秒的时间没有做操作,指示灯会全部变暗,这个设计也是人性化的体现之一,避免长时间的亮度造成视觉上的刺激和疲劳。

技术运用之音量控制与阻尼系数调节
Qi音量控制运用数位编码器做无段的控制,连续性和精准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呈现,音压大小以0.5dB为单位进行计算,依然延续了谷津Q系列的32位元深度数位音量控制机制,将传统音量电位器带来的音质劣化与音染排除,以及排除了因音量控制而产生的左右声道误差,确保了左右声道音像的平衡与不扭曲的音色。Qi控制音量大小时,旁边的指示灯也会随着改变,起到视觉上的辅助提示作用。

阻尼系数调节旋钮(Damping factor)
阻尼(damping)是指任何振动系统在振动中,由于外界作用或系统本身固有的原因引起的振动幅度逐渐下降的特性,以及此一特性的量化表征。 在电学中,是响应时间的意思。
阻尼(damping) 的物理意义是力的衰减,或物体在运动中的能量耗散。通俗地讲,就是阻止物体继续运动。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振动时,会产生一种使外力衰减的反力,称为阻尼力(或减震力) 。它和作用力的比被称为阻尼系数。
在音响设计应用中,阻尼指喇叭振动膜收敛过程的作用;阻尼系数用以表示负载(喇叭或耳机)与功放输出内阻的比值。因此功放/耳放的输出内阻越低,阻尼系数的数值就越高;内阻高则阻尼系数值低。

通过调整耳机阻尼的输出,从而达到对声音的改变。阻尼系数这个技术最早出现在谷津的U1 U2机器上,其形态为两个6.35接口,LD和HD,即低阻尼和高阻尼输出,两组不同阻尼系数的输出电路,一些发烧友认为就是简单通过电阻改变其阻抗,实质不然。
Qi的阻尼系数调节与U3、U4、HA2的线性增益也有不同之处:增益是改变晶体管电压输出和放大级的放大倍数,阻尼系数固定不变;而阻尼系数调节是改变放大级的输出阻抗,直接作用于耳机,所以对耳机的匹配性更好,不同阻抗耳机不同效率耳机,通过阻尼系数的调节,能够达到最理想的驱动匹配,及个人喜好的声音呈现。具体的效用在后面搭配耳机做说明。


Qi的平衡输出
Qi继QV QM之后也具备了XLR 4芯平衡耳机输出接口,并多了一组左右声道XLR 3芯卡农信号输出,可以连接后级功放或有源音箱。
随着这些年hifi音频的发展及行业的推动,耳机、耳放的接口形式也随着丰富多样,6.3/3.5/3.5pro/XLR4芯/XLR双3芯、双3.5等。
我们普遍的认为是平衡推力大、声场大、动态范围好,但仔细与6.3比较后会发现,声音的细腻度不够及结像定位不太精准的现象。究其原因,一些机器的平衡电路采用声道镜像复制所致,由此也就带来相位漂移和复制混合失真等问题,还有一些耳放只是具备4芯卡农接口,而电路并非平衡设计,也就是我们发烧友常说的“假平衡”。
而Qi的电路设计则通过内建四组性能完全相同的放大器,达到相位全频域的对称,并且具备低噪音与低失真的性能,也就没有了上述问题。

谷津Q系列电路设计全部取消了“前级”线路,Qi也是继承了“D.D.S(Direct Digital System)”(数字直接控制系统)这个技术特性,因此其模拟信号输出(包括平衡和3.5)有别于传统模拟信号放大的前级输出,而是采用数位化音量控制的全平衡线路输出,因此也就不会有失真和镜像复制声道所产生的相位差问题。

纯A类的设计
市面上大多的功放/耳放采用AB类设计,更理想一点的是动态A类放大器,而最理想的纯A类(甲类)相对就比较少。纯A类有近乎完美且无可取代的放大特性,但也有诸多缺点:效率低、高发热量、高成本、体积大、重量高、耗电量大等等,(纯A类的缺点虽多但这些缺点几乎跟声音无关,而它的优点却是声音最直接与重要的)。
A类放大器首先是具有相对优秀的低失真,在音响规格书中有一项重要的规格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总谐波失真,其单位是百分比例如0.01%。乐器从发声到录音再将信号通过放大器进行放大,这个过程会产生奇次谐波,这会导致我们所聆听的音乐已不再是原来的音乐。所以一部完美的放大器就是没有失真,但以目前的科技而言还无法做到。而A类放大器是唯一可以使奇次谐波失真几乎不存在的放大器,所以能得到更醇厚的声音。
功放驱动喇叭或耳放驱动耳机的本质是电压与电流进行转换,纯A类放大器可以适时给予喇叭所需的电流。如果电压与电流无法适时给予喇叭适当的电流予以驱动,这也是一种失真的表现。

关于“迴转率”:
迴转率是指放大器在每微秒(0.000001秒)的时间内电压能够变动的幅度,其单位是v/us。当钢琴用力敲下的那一刹那声音从无声变成有声,其间的转变是非常快速的,一部优秀的放大器需要马上反应并且让喇叭完全做动,这端视作放大器的迴转率、暂态反应与功率转换能力,由此可知迴转率低声音便不会像真的一样这也是一种失真,一般而言:SR(迴转率)与重播品质有下列的关系,
当:
SR小于0.5v/us时:声音是模糊不清、听不清楚,并已严重失真。
SR 于 0.5~2v/us之间:声音没有层次,有明显被压缩的感觉。
SR 于 2 ~ 4v/us之间:音乐没有优美感,要仔细聆听才能分辨出乐器与乐器间的差异。
SR 于 4 ~ 8v/us之间:已可约略听出乐器的质感。
SR 于 8 ~24v/us之间:乐器开始有光泽也可感受音乐的优美。
SR 于 24以上 :可以算是一种传真了,真实与重播之间的差异一般人耳已无法分辨。
由此可知迴转率与重播的传真度有绝对的关系,当然越高的迴转率对音响重播无疑是一件好事,但要设计出超高迴转率的放大器无疑的也是一种困难。因为这需要有优秀的零件,精良的电路架构与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一部设计精良的纯A类放大器而言,这些考量都只是最基本的功夫,概因设计纯A类时对各个环节的要求与考量几乎都是最严苛的。

频率响应:
人耳的听觉神经主要能听到的范围约在20hz~20khz,所以高于20khz的频率我们是听不到的,然而现今几乎所有放大器的频率响应都是标示20khz到数百khz,其实几百khz不是重点,重点是相位有没有漂移,波形有没有失真,不要以为100khz即时有失真人耳也听不到所以没关系,所有的放大器因使用了主动元件的关系(主动元件会有非线转换特性)所以会产生所谓的内调失真(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也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频率信号同时送给放大器放大时,彼此产生相互调制,结果出现了多个相当于原来两个讯号频率之和或差的新频率,例如将99khz与100khz同时放大则放大器因非线性的关系会产生1knz与199khz的两个新频率,199khz人耳听不到没关系,但1khz就可能造成听感上的不适。这个新产生的频率,在原来的讯号中并不存在,当然也是一种失真,以纯A类而言这种互调失真是可以做到相当低的,A类就是动作在最直线且失真最小的转换曲线上。
在现实的声音讯号中,音乐讯号往往是由很多的频率同时组合而成,而其泛音结构更往往可能高到数十Khz甚至数佰Khz。这也就是新的讯号源SACD、DVD要把频率范围上调到数十Khz甚至到100Khz的原因。但这个目的绝对不是因此您就能听到100Khz的频率,而是为了避免去破坏音乐的泛音结构。相同的放大器频率响应到200Khz其目的也不是为了让您听到200Khz或者高音更多,而是为了避免高频域的失真使人耳聆听的频域受到影响而变质。

高传真:
高传真这三个字对现今的音响玩家似乎已不具吸引力,现在大家都只在乎所谓的 Hi END ,但从某些角度而言高传真比Hi END来的更确切也更难达成,因为Hi END 的定义较为模糊,而且与价钱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高传真的定义则很明确而且直接与声音有关系。
要达到高传真首先就是要降低失真,而要判别是否高传真那就得先认识真实的声音。
要找到电子的设计专材不难;要找对乐器调音专家不难,但要找到电子的设计与乐器调音兼具的全才那就难了!必竟这是两门完全不同的专业。因此在制造音响与判别声音正确与否的过程中出现了盲点。这便使高传真音响的设计与制作变得更难,也更复杂。100年来科学家们致力于高传真重播器材的制作,也陆陆续续订定出一些规格用以辅助音响器材的制作。但我们可以说这些测试规格,可能还不够周详,因此无法就规格的好坏来完全断定传真与否。也就是说规格做的好离高传真可能还一段距离,然而规格做的不好失真大,那就离高传真更遥不可及了。而纯A类的目的就是以降低失真把规格做好为第一优先。



设计理念与文化科学内涵


机器上面的圆孔是内置环形变压器位置所在,在圆孔上下方各有两个卦象分别为[离和[坎,[离象征光明象征火,[坎象征危险象征水。有光明使人前进,有水危险使人小心。有水、有火方有文明。谷津Q系列的设计理念揉合了九宫图及八卦奥义。华夏文化的起源“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易学启蒙》)蔡沉:“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洪范皇极·内篇》)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精其外,包裹河图之象。”“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因将图书奇偶方圆交互表之以图。”(《易拇》)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易楔》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河图洛书的本质是数学,是原始古人创造的一项数学成果,数学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向导,三百万年前的中国原始社会,结绳记事昭示了人类数学文明的启蒙。Qi被谷津赋予了更为创新的技术和理念,更为直接和简便的操控,并以更为亲民的价格为音乐音响爱好者带来高品质的音乐欣赏体验。音响是一门以数学、物理、化学等为本质的电子工业,经过精密计算,设计制造出来的产品,其中又包涵了电学、人体工学还有美学甚至是一些哲学。这是信念的坚持,技术的实践,价值的体现。

耳机简介:


这次试听的几个耳机有传统动圈单元,也有平板单元。
平板振膜的头戴式耳机包括耳塞,近几年相关的牌子和产品越来越多,目前大家熟知的牌子如hifiman、Audeze、JPS、Quad、MrSpeakers等等
平板耳机原理简单来说是将线圈嵌入于振膜中,永磁体集中在振膜的一侧或两侧,振膜中线圈内变化的电流产生磁场,在永磁体的产生的磁场中受力被作用,从而震动发声。
平板耳机的结构及相关部件相对于动圈耳机较为复杂,耳机设计上所应用的部件也较多,因此大多平板单元的耳机整体都不轻巧,重量大多在400克上下。

声迪Aiva平板耳机,声迪是一个国内新兴品牌,于今年9月份广州耳机展发布了这款耳机及入耳式耳塞。Aiva的腔体外壳采用檀木材质,发生单元采用平板振膜设计,单元尺寸为97x76mm,频率响应为20-40KHz,灵敏度是96dB,阻抗大小为32Ω,重量为420g;

奥蒂兹LCD2:
美国的一个牌子,历史不算久,2008年左右开始做平板耳机,LCD2是奥蒂兹平板系列的最平价型号,目前市场售价约人民币7千元左右
基本参数:
频率响应:5Hz-20KHz
失真度:小于1%
标称阻抗:50Ω
效率:93dB/1mW
最大振膜冲程:2.5毫米(点到点)
最大输出:133dB
最大功率处理:15瓦
单元有效面积:39.8平方厘米
耳部接触压力:1.5N
重量(不含耳机线)540g

Hifiman Ananda平板耳机
Hifiman系列平板系列耳放型号众多,经过多年的研发和技术积累,产品在设计和声音已日趋成熟,在平板平板耳机领域也占了半壁江山。
Ananda 这个型号作为旗下EDX V2的代替型号,2018年上市,官方定价6299元,属性定位为高效率直推耳机,即可简单搭配一些便携式播放器音源使用。从产品说明书介绍中可得知一些基本设计及性能介绍,如采用了“NEO超纳米振膜”,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细节及更低的失真,效率方面也能够得以提高;耳机单元连接线采用两边3.5插头设计,混合式头梁并可伸缩的设计结构,耳罩采用非对称设计,能够更好地贴和脸部。
基本参数:
频率响应:8Hz-55KHz
效率:103dB
阻抗25Ω
重量399克



拜亚动力T1在2009年上市,也是拜亚首款采用特拉斯技术的耳机,T1 MKII于2015年推出,采用拜亚动力第二代特拉斯技术,
特斯拉是磁通量密度或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
在耳机的设计中采用特斯拉技术,旨在耳机单元内能提升换能能力,采用强力磁路系统的特斯拉耳机单元通过效率的提升来换取更好的性能。由于增强的高转换率,电信号转化为声音的过程几乎没有损失,额外的磁能量可以被转化成声学能量。

两代T1在外形上没有太大的变化,结构上也大致相似,如耳罩皆为半开放式设计,但在腔体内部的一些结构和部件上,二代有做了一定的优化,如反射板采用了更加坚韧的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减低谐振;喇叭单元结构依然是内嵌倾斜设计,这个设计的优势在能够获得更好的声音指向性。
新版T1在技术及细节方面有诸多的更新和改进,最明显的就是采用了可换线设计,耳机两边单体与导线采用镀金2.5插头进行连接,耳机线插头采用镀金3.5/6.3标准两用插头,另外官方选购的标准XLR 4芯平衡插头,耳机线也采用了比第一代传导效率更高的OCC 7N单晶铜。
T1二代主要参数:
频率响应:5Hz-50000Hz
阻抗:600Ω
标称声压级:102dB
标称中谐波失真:<0.05%
功率容量:300mW
耳部平均压力:2.8N
重量:350g


dt1990pro
继T1 mkII之后,拜亚更新了特拉斯二代的dt系列监听版本型号,dt1990和dt1770,均在德国本土制造。Dt1990pro定位dt990pro的升级型号,全面改进了单元结构和材料,单元腔体采用开放式结构设计,原厂配备了两副耳罩及两条耳机线,两个耳罩材质均为天鹅绒,但耳罩背面的开孔设计不同,所以也有不同的声音呈现,官方定义为:均衡型和分析型;耳机单元接口采用双边mini XLR 3芯母座,耳机线插头采用镀金3.5/6.3标准两用插头。目前售价4千元左右。
基本参数:
频率响应:5-40000Hz
阻抗:250Ω
标称声压级:102dB SPL(1mW/500Hz)
功率容量:200mW
耳部平均压力:6.6N
总谐波失真:<0.05%(1mW/500Hz)
重量:370g



拜亚dt990pro较T1早上市,开放式动结构传统动圈单元,频率响应为5-35KHz,灵敏度96dB,阻抗250Ω,功率需求100mw。定位为电影及混音制作监听应用。dt990pro上市这么多年,依然是众多发烧友喜爱的耳机之一,具有不错的性价比。
拜亚动力pro版本设计为专业监听,早前产品型号主要有dt700pro、dt880pro、dt990pro,后续相继推出了特拉斯技术的dt1770pro及dt1990pro。
dt990pro基本参数:
频率响应:5-35000Hz
阻抗:250Ω
标称声压级:96dB
功率容量:100mW
耳部平均压力:3.5N
重量:250g


美国歌德是一家族式小型发烧耳机制造厂商,主要生产头戴式动圈耳机和耳塞,还有唱头,成立至今大概有50年的历史。
歌德GS2000e在2016年上市,从厂家的价格定位,仅次于旗舰ps1000e,高于gs1000e。
GS2000e的单元外壳首次采用了美洲红木和枫木结合,外圈是红木,单元内圈是枫木,两种木头的结合可以更好降低消除谐振,提升声音品质。
基本参数:
频响范围:4Hz-50kHz
灵敏度:99.8dB
总谐波失真:0.05%
阻抗:32Ω
重量:

RS1e这个耳机是歌德最早采用“e”后缀的系列型号,在2014年推出,作为RS1i的升级型号。
在耳机单元外壳的木材、头梁、单元结构上都有做一些重新设计。
基本参数:
频响范围:12Hz-30kHz
灵敏度:99.8dB
阻抗:32Ω

歌德Black Labe l(黑标1)于2018年上市,有别于以往产品的红木颜色,像是换个外壳的RS1e,这次采用了黑色的耳机外壳设计,用的是美洲橡木,相对于美洲红木的纹路显得更加粗狂,从触感上感觉橡木的硬度高一些,单元也有经过相应的调整。
基本参数:
频响范围:4Hz-51kHz
灵敏度:99.8dB
总谐波失真:0.05%
阻抗:32Ω
重量:


深海塞尔HD800s
HD800s于2016年上市,作为目前最新的旗舰型号,旨为取代老旗舰HD800,HD800于2009年上市至今已近10年。新老旗舰的外形基本一致,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及颜色作改进和替换。
HD800s的颜色对于HD800来说像是一个翻转,一个时亚光黑间银,一个是亚光银间黑,从颜色选择上个人倾向于亚光黑。HD800s相对于HD800的技术创新主要在动圈单元和腔体方面,如添加了新的吸引技术,改善了腔体的共振,提升了背景纯净度和声音的精准度。
从整体的技术而言,HD800s算是HD800的小幅升级改款。
基本参数:
频率响应:4-51000Hz(-10dB)
THD,总谐波失真:0.02%(1kHz 1 Vrms)
耳部压力:3.4N(±0.3N)
阻抗:300Ω
重量(不含耳机线):330g

HD800
频率响应:6-51000Hz(-10dB)/14-44100(-3dB)
灵敏度:102dB(1kHz/1Vrms)
总谐波失真:≤0.02%(1kHz/1Vrms)
耳部压力:3.4N(±0.3N)
阻抗:300Ω
重量(不含耳机线):260g


主观听感部分
拜亚动力三个耳机的主观听感评述
解析度,或者可以称之为清晰度,假设dt990pro为800×600,那么dt1990pro和T1II则是1920×1080的级别,dt990pro由于单元和技术的原因,导致了在解析度和信息量方面的落后,声场的营造、层次感、定位、乐器结像力,相比也弱于dt1990pro和T1II。T1II的音乐氛围感营造是1990pro和990pro所不具备的,可以让聆听者好像就是置身于音乐厅欣赏音乐,这种氛围感来自于T1整体的声音带有轻微的渲染,并有轻微的柔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音染,音染这个东西就好比我们烹饪时的调味,其调味料的配比、调味料的量,根据厨师对食材、对人饮食喜好等的了解和把握而施加。调味的施加把握得当则可更好发挥食材的特性,而调味过度或不当,则会掩盖或破坏食材本身的味道。
T1II的这种渲染是一种美化,声音是健康也是舒服的,这个特性在Vivaldi和Handel两首女声咏叹调中表现明显。而dt1990pro则显得“刚正不阿”,少了T1ii的那种“情感”的表现,但这也不影响dt1990pro的听感表现,没有过多“情感”对声音的修饰才对得起“pro”的行头,声音的呈现也显得更为纯净和直接。
T1II在回放人声时,给人的听感是“宽松”,坐在沙发上那种宽松的舒适感,而dt1990pro相比则是办公椅“正襟危坐”的感觉,但这也恰是pro该有的表现。弦乐的表现上,在粉墨是梦《花木兰》和杜普蕾《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及维瓦尔第《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综合表现上,可以明显感觉到3个耳机的表现差异。dt990pro在板胡、大提琴、琵琶的位置定位上精度及分离度偏弱,dt1990pro乐器定位相对精确,并且乐器的结像呈现明显优于dt990pro,乐器的形体感,小提琴的光泽度,包括乐手在换弦或揉弦、弓弦摩擦的细节也都呈现到位。dt1990pro的高频信息量及细节的呈现丰富,延展性良好,dt990pro相比弱之;T1II则在dt1990pro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美化,呈现出更为鲜活、优美、舒适的听感。


T1II则在dt1990pro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美化,TII高频的信息量最大,细节的呈现也是最为丰富。在低频和整体动态的表现,dt990pro和T1II的低频量感均比dt1990pro要多,下潜也要相比深一些,但dt990pro的低频收敛较慢,听感上表现为比较散和稍微模糊,T1II则是宽松而不散,下潜有深度收的也干净利索;而dt1990pro的低频表现相比这显得均衡,低频的质感,量感、下潜都表现到位。整体的动态表现,在回放大场景、大动态范围的曲目时,dt1770pro表现出优秀的安定感,有种“临危不乱”的感觉,层次感、空间感表现俱佳;dt990pro受限于解析度和信息量,在这种场景下的表现较为“保守”;而T1II则能够很好地表现出那种“气势”,但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当在持续大动态大音压的回放过程中,细节、定位、包括人声都会变得稍微模糊化,甚至还有大动态时产生轻微驻波的表现,这或许跟耳罩半开放半封闭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三个耳机的简单总结:T1II、DT1990pro、DT990pro这三个耳机从技术、设计、包括产品售价定位明确,位阶依次从高到低。从音乐欣赏的角度来衡量,那么dt990pro较为适合高品质音乐鉴赏的初级应用,即为“知觉欣赏”,能够基本满足我们对音乐回放聆听和辨别;而dt1990pro则适合“技术欣赏”,让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的回放去辨识音调、音色、节奏、力度等要素;而T1ii则适合“听觉欣赏”的综合需求,包括了我们欣赏音乐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歌德几个耳机听感:

GS2000e与PS1000美国歌德耳机的标签就是:粗犷,个性张扬,体现在耳机的工艺用料、设计、包装和声音呈现上。在“黑标II”这个型号还没出来之前,gs2000e作为歌德木碗系列的旗舰型号,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同时,多了一分“柔顺”的特性,这或许跟单元外壳两种木材的应用有关联。这个“柔顺”的特性在三个频段都有所体现出来,高频不会像ps1000那样具有“侵略性”,中低频也变得相对“保守”许多,中频的质感、低频的弹性都是属于“点到即止”,这样整体也就带来了相对宽松的听感,包括耳机在佩戴上也是相对轻松。PS1000与GS2000,一个“粗犷张拔”的金属特性,一个“内敛柔和”木质特性。


BLACK LABEL I与RS1e
我们姑且把BLACK LABEL I看做是RS1e的一个改款型号,Rs1e的声音呈现调性与gs2000e类似,柔和略带暖调,但由于耳机单体与腔体的差异,相比gs2000e少了那份宽松感。从RS1e换上黑标I,给人的感觉是焕然一新,相比之下信息量满满,优秀的解析度呈现出来的画面感甚是吸引人,高频给人的感觉是“漂亮的”,小提琴的高音有良好的延展性和细腻度,音色也更加自然;其它乐器的表现如琵琶、贝斯呈现出的那种“穿透力”让人过瘾,女高音的质感表现到位,信息量的充足也呈现出不错的活生感。黑标I的中频可以用“不偏不倚”来形容,没有明显的色调,质感凸显,与高频和低频的斜街也自然;低频的量感、下潜、弹性非常均衡,能够很好表现出低音的重量感。除了黑标II,黑标I是我个人听过的众多歌德耳机中,声音表现最均衡全面的耳机,每个方面都表现的能够让人满意。但人无完人,机亦如此,黑标1虽然每个方面的表现都到位,然而低阻抗高灵敏度的特性以及单元尺寸、结构等原因,导致了在一些大动态、大场景的音乐下,表现出稍微吃力的状态,如果持续施加大音压,声音就相对容易出现失真,但这种情况在实际的听音过程中不多。至此也让人期待黑标II的表现,这里留作念想。



森海塞尔几个耳机的听感:
森海塞尔从HD600推出之际,在升级、技术和声音呈现等综合方面,获得了众多的褒奖及发烧友的追崇,成为一个时代的高端经典代表。上市至今差不多有20年的时间,期间经过两次小改版,主要体现在包装和一些细节上。森海塞尔目前在售高端民用hifi头戴式耳机的型号,从hd600到HD650,HD660s,从HD800,HD700到HD800s,HD820组成了规模不小的家族阵容。


毋庸置疑,HD800/HD800s得益于单元尺寸及耳机腔体的设计,在声场营造方面独具特色,其规模感庞大,通过两个耳机的聆听对比,可以明确感受到HD800s在HD800的基础上做了优化,声音整体的厚度有所增加,包括中频和低频,这个做法让HD800s整体呈现出一种“暖调”,从耐听度这个方面说来要比HD800更加有“亲和力”。但这种“暖调”也导致了结像稍微有些弱化,在乐器和人声方面都有这种体现;但这种弱化相对HD800来说,带来的好处就是让声音的“耐听度”变得更好。HD800有时候会给人有一种“严肃”的感觉,还有就是大家常提起的中频“空洞”感,如果听HD600或者HD650后过渡到HD800,确实是会有一种“空”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HD800的佩戴感和腔体结构,但也正是由于这种腔体设计和大尺寸的单元应用,才具有如此大规模的声场呈现。


不可否认HD800s是一只有着高级设计感和技术的耳机,在声音的回放呈现也有独到之处,HD800s声音的调校,就是要我们能够舒适的心无旁骛去聆听和融入音乐。HD600与HD650的关系类似HD800和HD800s,皆是声音走向的变化,森海塞尔当年HD580到HD600,也是如此,都引发耳机hifi圈各种争论的话题。或许今年上市的HD660s可以是作为HD600和HD650在自家高端耳机这个位置的一个“代表”,那前两位老大哥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这次由于时间有限,缺席了HD660s,在这里也留作念想。

几个平板耳机的听感平板耳机都是“重量级”选手,先说说手感和佩戴感,声迪Aiva这个耳机的重量420g在三个耳机中排第二(LCD2为540g,Ananda为399克),由于耳机腔体使用了檀木材质,并且腔体的尺寸相对较小,拿在手里戴到头上感觉就是两个秤砣,耳罩可以包住耳朵;Ananda是三个耳机中最轻的,并采用了不少轻量化材质,椭圆形的耳机腔体和耳罩对耳朵的包裹性和两部贴合性都不错,整体的佩戴舒适性良好。LCD2的单元腔体外圈采用木环装饰,相当厚度的小羊皮耳罩带来良好的包裹性和舒适感。

LCD2戴上头,给人一种“厚重感”,回放几首小提琴协奏曲的时候,高频类似静电耳机的感觉,表现出细腻、绵柔的特性,具有不错的听感,而当大提琴、中提琴、铜管、鼓的合奏出现时,那种“浓郁的”滚滚而来的低频让人称赞,并且,低频的爆发力也相当不错,低频的规模感庞大。在回放《my little angel》其电吉他、贝斯、人声、鼓整体的表现比较到位,高频的信息量、中频的密度、低频的下潜和弹性到位,乐器的形体感能够较好呈现。LCD2整体的声音风格偏“暖调”,并有不错的解析度,在人声和弦乐的回放均有不错的表现。

Ananda三频衔接过渡自然均衡,可能是由于低阻高灵敏度的设计,相比LCD2声音的“重量感”稍显弱了那么一点,但这不影响整体的听感,声音整体呈现出一种“宽松”感;低频有一定的量感和规模,但下潜深度稍显不足,收的比较快,高频信息量和结像都不错,如果延展性再好一些,那么整体的鲜活度则会更佳。Ananda这个耳机的标签是:舒适、宽松,轻量化的设计,舒适的佩戴,宽松的声音呈现。在各种类型的音乐回放都有相对均衡宽松的表现。初听声迪Aiva,声音的整体表现像是动圈单元特性,明快跃动的特性,有着很高的解析度,细听之后发现高解析之下信息量稍显不足,人声、小提琴、琵琶、等的高频呈现稍微发“干”,中频有一定质感,但从听感上稍显偏薄,显得有点“躁”。但这个时候通过调低Qi的阻尼,“干”“躁”的现象明显得到大幅改善,高频明显“柔顺”,中频密度感也增进不少,并且低频的弹性凸显。调低阻尼后音压会变小,这时候再适当调高音量即可。





写在最后现


今数位hifi音频产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解码耳放一体机、胆机,石机,台式,便携;特别是hifi耳机,动圈,平板,静电,动铁,各品牌,各形制,各型号,种类数量繁多,当我们为了欣赏音乐而进行音响器材选择时,不免心中会有困惑,有时候甚至会迷失。唯有秉持科学的态度,理性的认知,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方能寻获自己心中所愿。